01 子,择师而教之;于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 [^001]

02 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焉。 [^002]

03 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明也。 [^003]

04 而不从也,终不解矣。 [^004]

05 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之。 [^005]

06 道也,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[^006]

07 ,将自及。 [^007]

08 夫之怒也。 [^008]


09 嗟乎!道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 [^009]

10 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 [^010]

11 与尔三矢,尔无忘乃父之志! [^011]

12 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 [^012]

13 愚人之所以为愚,皆出于此乎? [^013]

14 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领之。 [^014]

15 有鸟焉,状如乌。 [^015]

16 愿大王宽罪,使得毕词。 [^016]

17 退而甘食土之有,以尽吾齿。 [^017]

18 出,则或咎欲出者,余亦悔随之,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 [^018]

19 智乃反不能及,可怪也欤! [^019]

20 郯子徒,贤不及孔子。 [^020]

21 圣人无常。孔子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 [^021]

22 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 [^022]

23 夜如何?夜未央。 [^023]

24 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还也。”亦去之。 [^024]

25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许寡人! [^025]

26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;若是,孰能御之? [^026]

27 求若所欲,犹缘木求鱼也。王曰:若是甚与? [^027]

28 极刑,曰:‘顺我,即先刺心;否,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 [^028]

29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 [^029]

30 所谓华山洞者,以乃华山之阳名之也。 [^030]

3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,而卒葬;以故后名之曰“褒禅”。 [^031]

32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余不足观也已。 [^032]

33 王若隐无罪而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 [^033]

34 故木受绳则直,金砺则利。 [^034]

35 待到重阳日 还来菊花。 [^035]

38 呜呼!真无马邪?真不知马也! [^038]

39 尽吾志也,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孰能讥之乎? [^039]

40 人视端容寂,若听茶声然。 [^040]

41 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无后乎! [^041]

42 《易》之兴也,在中古乎? [^042]

43 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如土石何?

[^043]

44 路曼曼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 [^044]

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