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沛公已去,至军中。张良入谢。 [^001]

02 故令人持璧归,至赵矣。 [^002]

03 尧民之水者,上而为巢,是为避害之巢。 [^003]

04 子曰:“君子无能焉,不人之不己知也。” [^004]

05 曾子寝疾,。 [^005]

06 人则忧惧,忧惧见鬼出。 [^006]

07 子疾,子路请祷。 [^007]

08 相如每朝时,常称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 [^008]

09 不如舜,不如周公,吾之也。 [^009]

10 故其词多郁而不明,此作史之也。 [^010]

11 今日矣,予助苗长矣! [^011]

12 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而抚四夷也。 [^012]

30 因己虫,纳比笼中。 [^030]

3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。 [^032]

33 一日,风雪严寒,从数骑,微行入古寺。 [^033]

34 瑜自部领诸将接应。 [^034]

35 汉王五诸侯兵,凡五十六万人。 [^035]

38 转击项籍。攻曲逆,。 [^038]

39 高帝得相国一人,丞相二人,将军、二千石各三人。 [^039]

40 而六国破亡之故事。 [^040]

43 君子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 [^043]

44 复夜兵出门。 [^044]

45 左右欲相如去。 [^045]

46 虞常果张胜。 [^046]

47 每得降卒,必亲问委曲。 [^047]

96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,以一头进,试使斗而。 [^096]

97 此印者毕,则第二版已具。 [^097]

98 初极狭,通人。 [^098]

101 重刑,连其,则民不敢试。 [^101]

102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。 [^102]

20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,犒从者。 [^020]

21 乞一言以为生。 [^021]

22 会其怒,不献。公为我献之。 [^022]

01 此庸夫之怒也。 [^001]


02 幕府初开,羣公辟命,求英奇於仄陋,采贤儁於巖穴。 [^002]

03 有功故出反囚,罪当诛,请之。 [^003]

04 府省为奏,敕许之。 [^004]

05 大败李信,入两,杀七都尉。 [^05]

06 其诗养父母,收族意,传一乡秀才观 之。 [^06]

07 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。 [^007]

08 乃自强,日三四里。 [^008]

09 请京,使居之,谓之京城大叔。 [^009]

10 謋然已解,如土地。 [^010]

13 先王之制:大都,不过国之一;中,五之一;小,九之一。 [^013]

14 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 [^014]

15 我乎桑中。 [^015]

16 毋宁毙于虞人,以俎豆于贵家。 [^016]

51 吾忘持。 [^051]

52 先自其足。 [^052]

10 良庖岁更刀,割也;庖月更刀,折也。 [^010]

11 虽然,每至于,吾见其难,怵然戒。视止,行迟。 [^011]



12 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矣。 [^012]

13 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,卒不敢取。 [^013]

14 之寿民,今为殇子矣。 [^014]

15 肃曰:“察众人之议,专欲误将军,不足与图大事。” [^015]

16 信乃解其缚,东坐,西对,师事之。 [^016]



17 云 当为河伯妇。 [^017]

18 是,两者弗获相通也。 [^018]

19 吾剑之所从坠。 [^019]

20 唯才举,吾得而用之。 [^020]

21 将虢灭,何爱于虞? [^021]



22 来敏字敬达,好正文字。 [^022]



23 曰:“鲁孔丘与?”曰:“也”。 [^023]



24 问今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 [^024]

25 故垒西边,人道,三国周郎赤壁。 [^025]



26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义而后动,而不见可悔故也。 [^026]



27 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,不可不。 [^027]



28 贫者于富者曰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 [^028]



29 有偶诗书者,弃市。 [^029]



30 天下敢有藏诗书、百家者,悉诣守、尉杂烧之。 [^030]



31 夜久声绝。 [^031]



32 来归相怨怒,但观罗敷。 [^032]

33 满寂然,无敢哗者。 [^033]

34 律谓武曰:“副有罪,当相坐。 [^035]

36 王曰:“何!”曰:“盗。” [^036]

转载请注明出处